120健康
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虚寒泄泻>文章正文
首页 症状 病因 文章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吴茱萸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2021-04-11 16:28:05

吴茱萸怎么吃?吴茱萸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疗价值。吴茱萸具有抗炎、镇痛、保肝利胆的作用,对胃寒呕吐、虚寒腹泻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那么我们都知道,一定要明确它的功效和作用,以及它的副作用。知道怎么吃很重要,不然就算知道它的功效和作用也没用。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吴茱萸简介:

山茱萸中有吴茱萸和山茱萸,吴茱萸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吴茱萸未成熟果实为五边形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5 mm,表面深绿色黄色至褐色,粗糙,有许多点状或凹状油斑。顶端有五星裂纹,基部有花萼和果柄。硬脆,香,辣,苦。从8月到11月,当果实还没有开裂时,将枝条剪掉,在太阳下或低温下干燥,去除枝、叶、茎等杂质。

吴茱萸的主要成分:

主要含有挥发油吴茱萸碱和生物碱吴茱萸碱。

1.挥发油:含挥发油0.4%。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碱、巴西烯、演化内酯(柠檬烯)、演化内酯醇和吴茱萸碱。

2.生物碱:吲哚喹啉生物碱,包括吴茱萸碱(吴茱萸碱)

14px">、吴茱萸次碱、羟基吴茱萸胺、去氢吴莱萸胺、羧基吴茱萸胺、异吴茱萸胺、二氢吴茱萸次碱、14一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吴茱萸因碱、对羟福林,以及微量NN-二甲基一5一甲氧色胺和去甲乌药碱等。

3.有机酸:吴茱萸酸、月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等。

4.其他:还含多量环磷酸鸟苷(cGMP)、吴茱萸精、吴茱萸啶酮、黄酮、脂肪酸等。

炮制后成分变化。按《伤寒论》要求,盐水洗涤7次,水溶性成分损失外,生物碱也有变化,其中吴茱萸卡品碱含量增加40%,羟基吴茱萸胺含量减少40%,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变化不大。

吴茱萸的产地分布:

1.吴茱萸: 生长于低海拔向阳的疏林下或林缘旷地。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石虎: 生于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3.毛脉吴茱萸: 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

吴茱萸有什么功效与作用?详情如下

1.散寒止痛:①用于头额冷痛经常发作,日久不愈,兼吐涎沫者,与党参、生姜同用。②用于冷气腹痛,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同服,也可用本品与香油和酒煎服。③用于寒湿脚气上逆、腹痛、闷乱不识人,与木瓜、槟榔、生姜配用,如吴萸木瓜汤。④用于寒湿阻胃,胃脘胀痛、吞酸烦心,与黄连、高良姜配用。

2.理气止呕:①用于胃中虚寒,症见食后欲吐,腹痛,或干呕吐涎沫,可与炮姜同用;若为肝

火犯胃,症见胁痛,吞酸,呕吐者,可与黄连同用,如左金丸。②用于口舌生疮,属上焦实

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者,可用本品研末醋调贴足心。

3.温脾利湿:用于寒湿脚气、下肢足胫肿胀,可与木瓜、槟榔、苏叶等同用,如鸡鸣散。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

()对消化系统

1.解痉止吐:其水煎剂能对抗胃痉挛性收缩,抑制胃运动,而有止痛止吐作用,与生姜同用,可加强止吐作用。

2.抗溃疡:能抑制小鼠实验性和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降低大鼠胃酸分泌和降低胃液酸度。

3.调节肠运动:其水煎剂能双向调节肠运动。低浓度时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呈抑制作用。既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对离体小肠的兴奋作用,又能对抗阿托品和肾上腺素对离体兔小肠的抑制作用。整体实验也显著双向调节作用。其双向调节作用与其所含的复杂成分有关。

其水煎剂能显著减少小鼠番泻叶所致的腹泻次数。这与吴茱萸的抑制肠运动和抗炎作用有关。

4.保肝、利胆:水煎剂大鼠灌服,能防治CCL4诱发的急性肝损害,使ALTAST下降。十二指肠给药可增加大鼠胆汁分泌量。

()升温和抗炎镇痛

1.升温:其醇提物静注可使兔体温升高,并能增加馑那廨涟飞咛逦碌淖饔谩£

2.抗炎:水煎剂大鼠灌服能抑制耳廓肿胀、足跖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3.镇痛:水煎剂小鼠灌服能减少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对热痛刺激的反应。其抗炎镇痛作用较氢化可的松持久。

其抗炎镇痛和升温发汗的有效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胺、吴茱萸内酯。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降压:水煎剂灌服和静注对犬都有显著的降压作用,降压持续时间较长,可达3小时以上,并且不影响心率。对犬肾陛高血压也有降压作用。

其降压与多种活性成分和多种机制有关。去氢吴茱萸胺能扩张外周血管,为其有效成分之一;去甲乌药碱、吴茱萸卡品碱也为其降压的有效成分。其降压作用与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兴奋?-受体、拮抗钙等有关。

2.升压:吴茱萸醇水提物具有升压效应,能增强大鼠主动脉条的收缩力,在升压的同时,明显增加后肢血管阻力,减少后肢血管流量,对兔离体心脏有正性变力作用。其作用是通过兴奋岷受体而产生的。兴奋崾芴宓某煞治贼歉A郑朔受体的成分为去甲乌药碱,具有正性变力作用的是吴茱萸胺。

吴茱萸汤也具有上述作用,并能提高晚期失血性休克试验动物的生存率,升高血压和增加尿量。

3.强心:本品不同浓度均能使蟾蜍心输出量增加,剂量越大,作用越强。吴茱萸0.2gkg能明显增加在体兔心肌的收缩幅度,能使麻醉犬心肌收缩功能指数增加,心搏出量、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左室每搏功均增大,血压升高。其强心成分与吴茱萸碱和去甲乌药碱有关。

4.抗凝和抗血栓:水煎醇沉液能抑制离体兔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减少血栓长度,延长血小板聚集时间。

5.抗缺氧:水煎剂具有抗缺氧、抗休克作用。其抗缺氧作用可能与提高动物在缺氧时对氧的利用能力有关,其有效成分为吴茱萸胺和吴茱萸次碱。但对羟福林和去甲乌药碱等成分又能增加氧耗量。

()对子宫平滑肌的调节:

本品对羟福林为拟肾上腺成分,有松弛离体子宫的作用。去氢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及其分解产物芸香胺为兴奋子宫成分。去氢吴茱萸胺可能为5一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能增强子宫的收缩。

()其他

1.抗菌:水煎剂具有较广的抑制致病菌的作用。

2.抗真菌:水煎剂有较强的抑制皮肤真菌作用。

3.杀虫:水煎剂具有杀灭猪蛔虫、水蛭的作用。

4.利尿:健康人服用其水煎剂具有利尿作用,利尿成分为吴茱萸胺和吴茱萸次碱。

吴茱萸的临床应用?

1.寒凝疼痛。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每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如吴茱萸汤(《伤寒论》);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如导气汤(《医方简义》);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可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如温经汤(《金匮要略》);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如鸡鸣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2胃寒呕吐。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如吴茱萸汤(《圣济总录》);与半夏、生姜等同用,可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配伍黄连,可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如左金丸(《丹溪心法》)。

3.虚寒泄泻。本品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吴茱萸的配伍应用?

1.配黄连: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证。

2.配党参: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既可暖肝,又可暖脾,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胃炎"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美尼尔氏证。

3.配五味子:本品辛苦大热,既能人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湿,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对于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用之甚宜;五味子酸温,有益肾收涩之功,与吴茱英同用,能助其止泻之效。二药配对,一偏治本,一偏治标,有较佳的温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脾肾两虚、五更泄泻之证。

4.配当归:吴茱萸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还能温肝肾而暖胞宫,治疗血寒经闭、行经不畅及腹痛等;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气轻,补血之中又能行血。二药合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以行之。相辅相助,温经治血、调经止痛功甚著。

5.配木瓜:本品辛开苦降,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化湿,舒筋活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效强,主治寒湿困脾、霍乱吐泻转筋,或下肢酸软无力、疝气腹痛。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2.《本草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3.《本草经疏》: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1、吴茱萸饮

功效:主治产后中风腹痛。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4两。

用法:每服半两,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2、吴茱萸酒

功效:散寒、消炎、退热。主治小儿各型感冒

配方:吴茱萸、明矾各15克,白酒适量。

制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入白酒调和成泥膏状,制成药酒饼2个,备用。

用法:外用。取药酒饼敷患儿两足心或手心,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来源:引自《药酒汇编》。临床验证均效。

3、吴茱萸粥

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

材料:吴茱萸2 粳米50 生姜2 葱白2

制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一疗程。

来源:《食鉴本草》

4、吴茱萸丁香汤

功效:温中补虚,降浊止呕。适用于肝胃虚寒所致慢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组成:吴茱萸9克,党参5克,生姜20克,大枣6枚,公丁香(后下)3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5、吴茱萸根浸酒

功效:主治产后缺乳、产后虚弱,大便秘结,呕吐涎沫,头额冷痛,蛲虫瘙痒。

配方:吴茱萸根(粗者)1尺,麻子50克,陈皮70克,酒1公斤。

制法:将吴茱萸根切碎、捣陈皮、麻子为泥,然后拌入吴茱萸根,用酒浸1宿后,慢火上微煎,去渣,贮瓶。

用法:分作5份,空心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

6、五味子吴茱萸丸

功效: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之久泄久痢,症见腰酸肢冷、神疲乏力、不思饮食、五更泻等。

组成:肉豆蔻60g,补骨脂120g,五味子6Qg,吴茱萸(浸炒)+30g

制法:研为末,生姜240g,红枣100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6—9g,每日1——2次,空腹或饭前温开水服下。

出自《证治准绳》

吴茱萸的食用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

2、肠虚泄者尤忌吴茱萸。《本草蒙筌》

3、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本草经集注》

食用吴茱萸需注意的事项:

①《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②《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③《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④《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于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法所咸忌。

1.寒凝疼痛。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每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如吴茱萸汤(《伤寒论》);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如导气汤(《医方简义》);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可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如温经汤(《金匮要略》);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如鸡鸣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2.胃寒呕吐。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如吴茱萸汤(《圣济总录》);与半夏、生姜等同用,可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配伍黄连,可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如左金丸(《丹溪心法》)。

3.虚寒泄泻。本品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虚寒泄泻文章更多>

虚寒泄泻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