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健康
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现代病>文章正文
首页 症状 病因 文章

ICU的历史及发展

2021-05-11 12:24:07

价值毋庸置疑。ICU在我国是一个很年轻的东西,只存在了十几年。与先进国家相比,ICU在理念、技术水平和设施方面存在巨大差距。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明确将ICU列为分级标准,充分表达了我国发展重症医学和ICU的决心,无疑推动了我国这项年轻的事业。

ICU诞生30年来,ICU的快速发展在医学史上是罕见的。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床位200张以上的医院至少需要一个ICU,有些国家甚至立法规定新医院必须配备ICU系统。ICU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与它取得的成就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是分不开的。虽然ICU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住宿,准备。尽管在管理、成本和社会效益方面仍有一些争议,但它们对危重病人的影响

在上述变化的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末,内科系统首次建立了重症监护室,如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和呼吸重症监护室(RCU)。然后,外科“术后恢复室”在充分吸收ICU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或综合性的外科ICU,逐步取代或补充了原有的“术后恢复室”。ICU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危重医学的实践和发展。1970年,美国危重病医学学会被宣布为一个独立的学术团体。这说明,重症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ICU作为重症医学的主要实践场所,已经走向成熟,取得了坚实的学术地位。

“术后恢复室”的根本改变,归功于对危重病人认识的进步。现代病理生理学把危重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虽然这些患者的原发病可能不同,但在一定阶段可能会导致心、肺、肝、肾、脑等重要内脏器官的损伤,危及生命。在这个阶段,不同疾病的治疗任务和原则是一样的。此外,现代医学日益精细的分工不仅促进了某一领域的深入发展,也限制了他们超越专业的发展。这样对危重病人的治疗难度和要求就超出了一般临床专科的承受能力,就需要把危重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治疗和管理。

除了压力监测之外,使用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比过去的染料稀释法更简单、更容易测量心输出量。这些变化显著拓展了临床监测视野和治疗能力,为危重患者的专业化治疗提供了物质基础。

虽然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机械辅助呼吸对呼吸衰竭患者有很大的治疗价值,但其体积庞大、操作复杂、功能有限,阻碍了其在病房中的应用。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便携式呼吸机相继问世。与此同时,循环系统压力和心电图的监测技术不断完善,开发了一系列可用于病房的设备。其中,20世纪60年代末,Swan-Ganz博士研制的气囊引导肺动脉导管应用了一种过去只能在实验室使用,方便应用于患者床边的循环监测技术。

1863年,伟大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写道,在病人康复或至少摆脱手术的直接影响之前,将病人放在一个从农村小医院手术室通向的小房间里并不少见。这种专门为术后患者设计的“小房间”进一步扩大,为失血、休克等外科危重患者开辟出了一条道路,并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正式命名为“康复室”。早期的“术后康复室”主要是为神经外科患者设立的。此后,作为麻醉学或外科学的一部分,各种专业化、综合性的“术后康复室”相继建立,并很快流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后,一些重大事件将“术后康复室”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水平。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和南加州很普遍。为了抢救呼吸衰竭患者,麻醉师带着呼吸器参加了病房的抢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就意识到对外科病人进行特殊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病文章更多>

现代病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