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疾病临床是什么?诊断方法有哪些?
2021-04-28 09:52:52 来源 : 医爱健康
人体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及常见疾病如下:血管壁异常:如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严重感染、中毒、代谢紊乱;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重症肝病、,尿毒症、,循环血中抗凝剂或抗凝剂、 DIC,继发于纤溶。其中,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紫癜皮肤紫癜,轻度为散在瘀点(出血点),重度可融合形成瘀斑,急性紫癜颜色为红色,陈旧性紫癜颜色变暗,反复出血时,可见到新旧紫癜交错。口腔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是最常见的黏膜出血,局部可见出血点、血疱、血块。
2.各系统器官出血常见于子宫和阴道(可表现月经过多而不停止)、呼吸道(咯血)、消化道(吐血、便血)、尿路(血尿)等。
3.术中如拔牙、扁桃体切除术、脓肿切开术或皮肤、黏膜损伤术,均有止血延迟、出血或严重出血。
4.伴随症状可能因病因不同、出血部位不同而伴有本病或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如严重肝病可能伴有黄疸,急性白血病可能伴有贫血、发热、疲劳、胸骨压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腹腔出血是急腹症。
【诊断要点】
1.区分非出血性疾病所致的病理性出血情况,如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一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肺癌咯血、宫外孕破裂出血、外伤所致出血等。
2.病史分析了解出血的诱因、出血部位、具体情况和表现特点。如原发病用药史(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误用杀鼠药中毒的病史;肝病加重的病史;自幼即发生膝关节出血史,应考虑由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男性尤其较血友病甲为多见,应了解家族史,以及本次出血可能有的外伤诱因;固定部位如一侧鼻腔或口腔的某一部位反复出血,应检查是否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有休克、产科意外或严重创伤或感染病史,出血广泛而严重,常为DIC。
3.出血部位和特点皮肤黏膜紫癜多为毛细血管或血小板异常。如过敏性紫癜常为四肢对称突出于皮肤的紫癜,可伴有疼痛和灼热感,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局部水肿,紫癜常为微红或鲜红色(含渗出物),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无皮肤疼痛和瘙痒,而紫癜多为紫红色或紫黑色,严重者伴有大量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深层皮下组织或肌肉血肿多见于凝血因子缺乏;出血(膝关节最常见)和畸形往往是由血友病引起的。
4.止血或凝血障碍的诊断
(1)简单筛查试验:根据结果和临床实践,出血性疾病大致可分为两类:出血时间延长(BT)、、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小板正常或减少、凝血正常,可分为血管和/或血小板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延长,其他结果正常,多为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2)特殊检查:选择必要的特殊实验室检查,确认诊断。如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鱼精蛋白二次凝血(3P)试验、相关凝血因子测定、血小板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