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健康
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直肠息肉>治疗
首页 症状 病因 文章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消化内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2000 —— 4000元 治愈率: 治疗周期: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直肠息肉一般治疗

  (一)治疗

  1.电灼切除 息肉位置较高,无法自肛门切除者,通过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显露息肉,有蒂息肉用圈套器套住蒂部电灼切除。广基息肉电灼不安全。

  2.经肛门切除 适用于直肠下段息肉。在骶麻下进行,扩张肛门后,用组织钳将息肉拉出,对带蒂的良性息肉,结扎蒂部,切除息肉;对广基息肉,应切除包括息肉四周的部分黏膜,缝合创面;若属绒毛状腺瘤,切线距肉眼所见腺瘤缘不少于1cm。

  3.肛门镜下显微手术切除 适用于直肠上段的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麻醉后,经肛插入显微手术用肛门镜,通过电视屏幕,放大手术野,镜下切除息肉。与电灼切除相比较,优点是切除后创面可以缝合,避免了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4.开腹手术 适用于内镜下难以彻底切除、位置较高的癌变息肉,或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开腹作局部切除时,若发现腺瘤已癌变,应按直肠癌手术原则处理。家族性息肉病迟早将发展为癌,必须接受根治性手术,应根据直肠息肉的分布决定是否保留直肠;可行直肠切除或直肠黏膜剥除,经直肠肌鞘行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等。

  5.其他 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病为主;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不需特殊治疗。

  (二)预后

  幼年性息肉,有自愈倾向,一般不发生恶变;腺瘤癌变率较低,仅约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则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绒毛状腺瘤癌变率约40%,早期发现,积极根治,愈后较好。

直肠息肉辨证论治

  1.中医疗方: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西医认为与遗传有关,或因慢性刺激,如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感染所致。

  治宜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主,适用于治疗肠道多发性息肉,可选用以下方法:

  1)半枝莲30g,山豆根12g,诃子15g,苡仁15g,白花蛇舌草20g ,黄芪30g,白术15g,水煎服。  如腹痛加延胡索8g,橘核10g,茴香5g;腹泻加黄连5g,马齿苋30g;便血加地榆15g,槐角10g,炒荆芥10g;体虚脾弱加党参、当归、怀山药、麦芽、山楂??10g ,鸡内金(研末服)3g。

  2)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半边莲30g,生地榆9g,白花蛇舌草 30 g,桃仁9g,石见穿12g,黄药子12g,炙甘草6g,干蟾皮粉(冲服)3g,水煎服。

  3)乌梅25 0g (去核,炒成炭),僵蚕250g(微妙),蜂蜜500g,做成蜜丸,每丸重9g。每次9g,每日3次。

  2.中医偏方:

  1)【方药】党参、黄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

  【适应症】右下腹包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苔薄,舌体小色淡,脉细弱。证属脾虚气弱,秽浊瘀血互结,凝滞于肠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方药】乌梅、党参各15g,黄连5g,僵蚕10g,当归、赤芍、地榆各12g,牡蛎24g,甘草6g。

  【适应症】多发性肠息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