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症状
早期症状: 皮肤炭疽最为多见,可分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炭疽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丘疹或斑疹。
晚期症状: 水疱坏死破裂成浅小溃疡,血样分泌物结成黑色似炭块的干痂,黑痂坏死区的直径大小不等,自1~2cm至5~6cm,水肿区直径可达5~20cm,坚实、疼痛不著、溃疡不化脓等为其特点
相关症状: 寒战 高热 胸痛 呼吸困难 腹胀 斑疹
一、症状
潜伏期1~5日,最短仅12小时,最长12日。临床可分以下五型。
1、皮肤炭疽:
最为多见,约占95%,可分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主要发生于牧民及与皮毛、肉食、畜产等职业有关的职工,初起为坏死性痈样损害及化脓性淋巴腺炎,进而发生转移性脓疡,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开始表现为类似蚊虫叮咬的小疱,但是一到两天之后则呈疱疹状,里面含有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第3~4日疱疹状中心区呈现出血性坏死,稍微凹凹下陷,周围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水疱坏死破裂成浅小溃疡,血样分泌物结成黑色似炭块的干痂,痂下有肉芽组织形成为炭疽痈。周围组织有非凹陷性水肿。黑痂坏死区的直径大小不等,自1~2cm至5~6cm,水肿区直径可达5~20cm,坚实、疼痛不著、溃疡不化脓等为其特点。继之水肿渐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再过1~2周愈合成疤。发病1~2日后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及脾肿大等。
炭疽杆菌为Gram阳性有荚膜的粗大杆菌,属芽胞杆菌属。对炭疽杆菌最敏感的是有蹄类动物,因此,受到污染的牧场、牧草和积水如不经过适当的消毒,将成为炭疽的传染源。人类由于受伤的皮肤接触病畜、死畜或含有芽胞的皮毛、土壤等机会较多,所以皮肤炭疽在三型炭疽中发病率最高。吸入带有芽胞的尘埃可能患肺炭疽。喝了污染的水和病畜的奶或吃了病畜或死畜的肉类,就可能患肠炭疽。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染的机会极少。
2、肺炭疽:
死亡率高,发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中毒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血,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24小时内死亡,极少数发生炭疽性脑膜炎。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5天。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初期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干咳、肌痛。数天后病情急骤加重,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喘鸣、发绀、咯血样痰、大汗和心率增速,颈、胸部可有皮下水肿。危重,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也可继发脑膜炎,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有明显脑膜刺激症。
3、肠炭疽:
主要是由于进食带菌肉类所致,以急性肠道感染为特征。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厌食、呕吐和发热,重者腹痛、吐血并有严重的水样便。肠炭疽导致的死亡病例占患者25%—60%。在炭疽相对易发生并且动物的预防接种水平较低的地区,人们应该尽量避免与牲畜和动物产品接触,也要少吃处理不当或烹饪不够火候的肉类。人们也可以接种人类用的炭疽疫苗,据称这种疫苗抵抗各种炭疽感染的有效性可达到93%。肠炭疽临床症状不一,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潜伏期12一18小时,同食者可同时或相继出现严重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多于数日内迅速康复。后者起病急骤,有严重毒血症症状,持续性呕吐、腹泻、血水样便、腹胀、腹痛等,腹部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若不及时治疗,帝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于起病后3一4日内死亡。
4、脑膜型炭疽:
常继发于皮肤、肺及肠三型炭疽之后,临床虽少见,但发展极为迅速凶险,病死辜极高。病初多只轻度发热、不适、食欲不振,伴不同程度头痛及呕吐,以后病情迅速恶化,突然高热、惊厥、频繁呕吐、昏迷或休克,伴明显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血性,细胞数增多,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常伴发脑疵,最终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
5、败血型炭疽:
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较少。可伴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等。
二、诊断
患者的职业、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与牛、马、羊等有频繁接触的农牧民、工作于带芽胞尘埃环境中的皮毛、皮革加工厂的工人等,对本病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皮肤炭疽具一定特征性,一般不难作出诊断。有关工厂工人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尤其当症状与体征不相称时应提高警惕,需想到肺炭疽的可能。确诊有赖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血、脑脊液等的涂片检查和培养。涂片检查最简便,如找到典型而具荚膜的大杆菌,则诊断即可基本成立。荧光抗体染色、串珠湿片检查、特异噬菌体试验、动物接种等可进一步确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