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健康
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朗汉斯细胞的组织细胞增多症>症状
首页 症状 病因
朗汉斯细胞的组织细胞增多症 (参考内科学)

  1.Letterer-Siwe病(LSD) 为急性播散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损害广泛,多脏器受累,全身症状加重,婴儿期发病,1/3病例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2/3中的大多数亦在2岁内发病,偶可见于较大儿童及成人。80%患者发生皮肤损害,常为本病首发症状,有诊断价值。典型皮损为小而半透明丘疹,皮损广泛而密集,直径1~2mm,略高起,颜色为淡褐色,表面被覆鳞痂,常伴发瘀点,好发于头部、躯干和皱褶部(耳后、腋窝和阴部);发生于头部者,皮损倾向融合,呈脂溢性皮炎样外观;发生于皱褶部者,类似擦烂。黏膜可见糜烂和溃疡,但罕见。此外尚可见甲沟炎,甲皱襞破坏、甲剥离、甲下角化过度和甲床紫癜纹,以上甲症状表明预后良好。出现紫癜则提示预后不良。本病系统性症状常见者为肺受累,见于1/2以上的患儿,可有呼吸困难,发绀、气胸、肺脏可显示典型蜂巢外观;肺损害症状不一,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以致死。肝肿大为常见系统性损害,严重者特别是伴发黄疸者,则预后不良。

  脾大不常见。25%~75%的致死病例,可见淋巴结肿大。60%患者发生骨损害,常见于扁骨、椎骨和颅骨。溶骨性损害可无症状或伴发疼痛和功能性损伤,通常呈多发性,并逐渐出现。慢性中耳炎常见。造血系统受累罕见,如发生自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和严重贫血则常致死亡。患者常有发热,病情发展迅速,总的来说预后不良。但偶亦见仅有皮损而无系统症状者,则预后良好。

  2.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HSCD) 为慢性播散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70%的病例发生于生后2~7岁,91%患者发生于30岁前。典型系统性症状为尿崩病,突眼和骨损害,但其中任何1个或全部症状均可缺无。其中骨损害最常见,约有80%病例发生。好发于颅骨,特别是颞顶骨,损害呈局限性溶骨区,呈典型地图状外观。下颌骨溶骨性损害亦常见,乳突区骨损害可引起中耳炎。尿崩症见于50%以上的病例,常见于颅骨和眶骨受累的患者。突眼症发生较晚,见于10%~30%的患者呈单侧或双侧。少于20%患者可见肺浸润;肝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罕见。约1/3患者出现皮肤损害。皮损分3型,最常见者为浸润性斑块,可形成溃疡,特别是腋窝、腹股沟、口腔、阴唇,其次为像Letterer-siwe病所见的广泛性有融合趋势的鳞屑或结痂性丘疹,第3型皮损罕见,呈散在柔软的淡黄色丘疹性黄色瘤,后者在临床和组织病理上均与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不易区别,需借助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加以区分。本病病程常长达数年,不经治疗约30%患者可致死亡。

  3.嗜酸粒细胞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为慢性局限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中的最良型。多见于5~30岁的男性患者。骨肉芽肿损害常呈单发性,好发于颅骨穹隆、肋骨、脊柱、骨盆、肩胛骨和长骨。除非发生自发性骨折和(或)中耳炎损害、骨肉芽肿损害不易被发现。如损害出现症状时,可有局限性疼痛、压痛和软组织肿胀。皮肤黏膜损害罕见,可分2型,1型为像在Letterer-siwe病和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中所见的广泛性结痂性丘疹或为1至数个像在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中所见的红色浸润性斑块,倾向形成溃疡。2型皮损可同时出现。本病呈慢性经过,有自愈倾向,在罕见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可发展为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

  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来进行分型鉴别。

查看全部

朗汉斯细胞的组织细胞增多症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