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健康
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晶体脱位>治疗
首页 症状 病因 文章
晶体脱位 (晶体脱位)

晶体脱位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外伤科 眼科 治疗费用: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治愈率: 治疗周期: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晶体脱位一般治疗

  一、晶体脱位西医治疗

  手术前准备及麻醉与白内障摘除术相同。

  手术摘除晶体过程必须小心,尽可能减少玻璃体的脱失,术前需用碳酸酐酶抑制剂或高渗剂降低眼内压,手术时可预先缝上Flieringa环。摘出晶体可采取下列方法:

  1.冷冻及硅胶晶体摘除术

  对于脱入前房的晶体,在术前应用药将瞳孔缩小,作角膜缘切口,按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用冷冻头或硅胶粘取晶体。在半脱位晶体,一部分在瞳孔区,一部分在前房,且其周围有玻璃体存在者,要首先通过小切口,作前段玻璃体切割,清除前房中的玻璃体,然后扩大切口用冷冻法做晶体囊内摘出术。

  2.晶体抽吸术

  对于年轻无硬核的轻度不全脱位晶体,如前房无玻璃体者,在角巩膜作一小切口伸入截囊针划破晶体前囊,也可以用Nd∶YAG激光截开前囊,用抽吸灌注针头将晶体皮质抽吸干净,必要时在颞下方、上方和角膜作双切口,从颞下方伸入一针头固定晶体,然后进行截囊及抽吸。若术中有晶体后囊破裂或玻璃体溢出,可以用前段玻璃体切割器切除前段玻璃体及残留皮质。

  3.睫状体平坦部晶体切除术

  对晶体半脱位的眼,可通过睫状体平坦部切口,用玻璃体切割器切除晶体(方法同本卷第2篇第7章第2节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对较硬的晶体,可做晶体超声乳化术。

  对位于玻璃体腔内的脱位晶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玻璃体切割器经睫状体平坦部,在导光纤维的协同下将晶体切除。

  4.应用过氟化碳摘出玻璃体腔内脱位晶体

  过氟化碳(Perfluorocarbon)液体比水重,粘度低,在玻璃体切割后将其注入视网膜前,可将晶体浮起推至瞳孔区,用常规的方法摘出。

  5.冷冻法摘除玻璃体腔内的晶体

  对全脱位进入玻璃体的晶体,可用开放或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或玻璃体,然后将冷冻头插入玻璃体腔,摘除晶体,但此法有一定风险,不常用。

  6.晶体圈匙娩出前房或玻璃体腔内晶体

  当无冷冻摘出器或玻璃体切割器等设备时可先缩瞳将脱入前房的晶体固定在前房内,从角膜缘切口伸入晶体圈匙到晶体后面,将其娩出。对脱入玻璃体腔内晶体,经角膜缘切口,向玻璃体腔内轻轻注入BSS,指向睫状体,用水流使晶体由对面浮起,伸入晶体匙,托起并娩出晶体。

  7.双针法摘除玻璃体内脱位晶体

  当无玻璃体切割器等设备时,对脱入玻璃体后部的晶体,嘱患者采取头低或俯卧位,待晶体下沉到瞳孔后缘,立即用锐利的双长尖针(Barraquer针),从睫状体平坦部刺入,通过晶体后方,抵达对侧巩膜,将晶体限制在瞳孔区;然后改为仰卧位,在角膜缘切开前房,用冷冻头或晶体圈匙娩出晶体,再将前房的玻璃体切除。此法易引起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只有在没有玻璃体切割器时才谨慎使用此术式。

晶体脱位辨证论治

二、晶体脱位中医治疗

   1.中医疗法:

  1)点眼法:

  (1)1%葛根素滴眼液:

每日2次,持续用药。本品主要使睫状突血管收缩,减少房水分泌而降低眼压同时应注意两点:①少数病人血压轻度下降,故低血压病人应慎用;②少数病人滴用后有异物感,经1~2分钟即可缓解,可继续用药。

  (2)1%槟榔碱滴眼液:

重症每15~30分钟滴眼1次。瞳神缩小后每日滴3~5次。亦可用摈榔碱药膜,每日2~3次,将药膜置于下睑穹窿处,待其自行溶化。15分钟则瞳神开始缩小,可维持6~8小时。

  2)外涂疗法:

双明散:石决明、草决明各等份,研未,水调成糊状,涂太阳穴。

  2.中医偏方:

  1)肝经实热

  治法:清热泻火,平肝熄风。

  方药:绿风羚羊饮(《医宗金鉴》)加减。羚羊角粉0.5~1g(冲服),玄参15g,黄芩9g,知母9g,车前子15g,茯苓15g,大黄10g,桔梗10g,细辛3g,防风3g。若热盛者,加龙胆草、钩藤,以增强清肝熄风之力;呕吐甚者,加竹茄、法半夏、天竺黄,以降逆止呕。

  2)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清热,降逆和胃。

  方药:丹桅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柴胡9g,当归15g,白芍15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6g,薄荷6g,生姜10g,丹皮9g,桅子9g,黄连10g,吴茱萸3g。着郁滞较甚,加香附、青皮、金铃子;目痛甚且红赤较剧者,加石决明、草决明、夏枯草;呕逆较剧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增强降逆止呕之力。

  3)肝阳上亢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方药: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羚羊角粉1.5g(冲),钩藤12g,桑叶9g,菊花12g,生熟地各24g,白芍30g,川贝母6g,茯神12g,竹茹15g,怀牛膝25g,生石决明20g。若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五味子、山茱萸;火盛者,加知母、黄柏、夏枯草:心烦不寐者,加栀子;生牡蛎、炒枣仁。

  4)痰火动风

  治法:泻火逐痰,平肝熄风。

  方药:将军定痛丸加减。大黄10g,黄芩10g,白僵蚕10g,陈皮10g,天麻6g,桔梗6g,青礞石20g,白芷6g,薄荷6g,半夏10g。痰火盛者加芦荟、桔络、制胆甫星,以增强降火逐痰之功;胸脘满甚者去桔梗、白芷,加泽泻、炒莱菔子、白芥子。

  5)饮邪上犯

  治法:温化寒饮,降逆止痛。

  方药:吴茱萸汤(《审视瑶函》)加减。姜制吴茱萸12g,人参12g,炙甘草6g,川芎10g,茯苓20g,白蓝10g,广陈皮10g。呕逆较甚者,加半夏、细辛以增强化饮降逆之力;头痛甚者,应用川芎、吴茱萸;胸闷纳差者,加苍术、白蔻仁;四肢逆冷者,加熟附片、桂枝。

  6)脾虚湿盛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五苓散(《伤寒论》)加减。猪苓10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0g,赤芍10g,牛膝10g。若食少纳差者,加焦三仙、薏苡仁、陈皮。

  7)心肺气虚

  治法:养心益气。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炙甘草12g,生姜9g,党参9g,生地10g,麦冬10g,五味子I0g,当归12g,川芎9g。若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远志、柏仁。其他疗法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