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10:20:0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持健康。养生之道基本上总结了几千年来医学、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现在很多人都说养生,怎么养生。很多人以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其实是不对的。年轻人在努力奋斗,却照顾不到养生。年轻人也很重要。年轻人工作辛苦过度,老了就生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每天保持健康呢?中医养生的方法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卫生专家的分析。
中医养生概述
中医养生之道的精髓就在十几个字。吃喝有规律,日常生活有规律,技能游刃有余,工作不出错……’其实为什么要多说?十几个字已经概括了人体五脏六腑、正气的调理。但是就算这么好理解,也不容易做到啊!对现代人来说,中医的养生之道更像是在镜子里消磨时间……生活中,很多人把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把养生理论称为“养生之道”,养生之法称为“养生之术”。
身心健康规则
它基本上总结了几千年来医学、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其内容无非以下四点:
任其自然发展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既要违反自然规律,又要注意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就像《内经》提倡的那样:“知天文,知地理,知人于中,可以长久”。
形神兼备
在养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身体的保养,还要注意精神心理的调节,这就是所谓的“养身养神”、“观神整体形”、“保整体形”。
活动和惯性的联系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动中取静”、“静中有动”,实现“不妄作劳”。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健身活动。多融合了自然养生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
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养生之道的原则
1.养生先养心。这是刘昕明的一句养生之道语录,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的七情。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躁。比如你总想比人家过的好,过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过高了,一辈子也达不到。养心要勤用脑。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脑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
2.养生要养体。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不能过力,过力了就会积劳成疾。当然体育锻炼过力了对身体也会有害的。人体不断的活动,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周流,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3.养生要合理饮食,保证身体的需求。人体需要各种物质,不能偏食,不能过饱过饥,人缺少了哪方面的营养对身体也不利,过多供给了营养,造成了体内某物质的堆积对身体也不利。所以饮食要适当。
4.养生要维体的健康。人的身体就象机器一样,要不断的维护和保养,要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预防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紧治疗,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5.养生要注重养脾胃和肾。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肾藏精生髓,是人体生命的精华,肾衰退了,人体就要衰老,脾胃运化是供给人体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养脾胃和肾。
饮食养生
吃好每餐,才是健康饮食养生之道,为你整理九条每天应遵循的合理饮食之道。
1、每餐尽量做到品种多、数量少
花样繁多的各种菜肴、羹汤和主食都用小碟、小碗盛装,以吸引食欲,确保每顿都摄入多种营养成分。
2、菜肴应讲究荤素搭配
鱼、肉类食品和菜蔬、豆制品及五谷杂粮各占一半,确保纤维素和维生素的同时吸收。
3、每日午餐和晚餐必有一道海藻菜或紫菜汤
日本人普遍爱吃海带、紫菜和石花菜。
4、做菜少放食盐
适量添加醋、蒜、芥末、辣椒和香辛料等调料,使菜的味道更佳。日本许多菜肴都要加芥末油。
5、每日至少吃一次豆腐之类的大豆食品
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纤维素、氨基酸和维生素,而且易消化,是防老抗病的佳品。
6、每日都吃鱼
而且吃鱼应多于其他家禽。鱼中富含使细胞新生的核酸和稀释血液的EPA,可预防心肌梗死,使人更好地吸收动物蛋白质。
7、每日不忘喝牛奶吃乳制品
女性比男性多吃一倍。牛奶、酸奶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成分。
8、肉食每人每日至少吃50克
但不超过100克,老人宜多喝肉汤。
9、每日吃一个鸡蛋,同米饭一起吃
鸡蛋里含有人体不可少的8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而米中正好缺少氨基酸。二者同时吃,会让人更好地吸收大米中的蛋白质,还能控制饮食的热量。
健康养生
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苦、甘、辛、咸,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
甘:中医认为,甘入脾,又甜。食甘味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
酸: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辛:中医认为,辛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因属阳,所以热证患者慎食。如患有痔疮" 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
总结: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