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健康
当前位置 : 首页>疾病库>出血性疾病>文章正文
首页 症状 病因 文章

扑热息痛的制备方法 扑热息痛副作用有哪些?

2021-04-14 09:32:07

扑热息痛也称为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茶香酚、对乙酰氨基酚和二醋柳醇。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功能。

扑热息痛的物理性质

棱镜晶体是从乙醇中获得的。熔点为169-171,相对密度为1.293(21/4)。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不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和苯。没有味道,有苦味。饱和水溶液的酸碱度为5.5-6.5。

扑热息痛的制备方法

该产品是由对氨基苯酚乙酰化得到的。

方法一:先加入对氨基苯酚稀释醋酸,再加入冰醋酸,升温至150,反应7小时,加入乙酸酐,反应2小时,检查终点,测试合格后冷却至25以下,旋转过滤,水洗至无醋酸味,甩干即得粗品。

方法二:对氨基苯酚、冰醋酸和含酸50%以上的酸母液一起蒸馏,蒸馏出稀酸的速度为每小时总蒸馏量的十分之一。当内部温度升至130以上时,取样检查对氨基苯酚残留量小于2.5%,加入稀酸(含量50%以上),冷却结晶。甩滤,用少量稀酸洗涤,然后用大量水洗至滤液接近无色,即得粗品。

精制方法:将水加热至接近沸腾,加入粗品。加热至完全溶解,加入浸泡在水中的活性炭,用稀醋酸调节ph至4.2-4.6,煮沸10分钟。压滤,滤液中加入少量亚硫酸氢钠。冷却至20以下,析出晶体。甩滤,水洗,干燥,即得扑热息痛成品。

其他生产方法包括:

(1)冰醋酸中的锌还原对硝基苯酚,乙酰化得到对乙酰氨基酚;(

2)将对羟基苯乙酮生成的腙置于硫酸酸性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转座子生成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的药理学

药效学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地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达到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起到镇痛作用。并增加疼痛阈值。它是一种外周止痛剂,作用弱于阿司匹林,只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从胃肠道迅速完全吸收(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

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约有25%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量时(血药浓度<60μ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可达43%。该品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半衰期β一般为1~4小时(平均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脏疾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小儿则有所缩短。口服后0.5~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剂量在650mg以下时血药浓度为5~20μg/ml,作用持续时间为3~4小时。哺乳期间妇女服用该品650mg,1~2小时报乳汁中浓度为10~15μg/ml;半衰期β为1.35~3.5小时。该品主要以与葡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扑热息痛适应症状

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该品因仅能缓解症状,消炎作用无或极微,不能消除关节炎引起的红、肿、活动障碍,故不能用以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各种类型关节炎。但该品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水痘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包括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例),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炎等。应用该品时必要时还须同时应用其他疗法解除疼痛或发热的原因。

扑热息痛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0.3—0.6g,每4小时1次,或每日4次;一日量不宜超过2g,疗程为退热一般不超过3天,为镇痛不宜超过10天。

2.小儿常用量口服。按体重每次10—15mg/kg或按体表面积每天1.5g/平方米,分次服,每4—6小时1次;12岁以下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量,疗程不超过5天。

扑热息痛毒副作用

白加黑、帕尔克、泰诺感冒片、感冒灵、去痛片等均含扑热息痛,剂量约120—500毫克不等。但临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些毒副反应,须引起大家的警惕。

1、肝脏的毒副反应: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扑热息痛引起肝细胞坏死是其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可能是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致使体内生成一种毒性代谢产物,当积存达到一定量时,造成肝脏谷胱甘肽耗竭,使肝脏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产生细胞变性和坏死。由于过量扑热息痛所致急性肝小叶中心性坏死,进展迅速者可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并引起死亡。

2、肾脏的毒副反应: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可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合用水杨酸钠或咖啡因时,更易损伤肾脏。

3、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长期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还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

4、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如果小儿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主要出现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陷入昏迷等。

少见,如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

扑热息痛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立即请医生诊治。

·不得与其它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服用。

·如果出现严重的咽喉疼痛,并伴有发热、头痛皮诊恶心或呕吐,应请医生诊治。

·服药期间避免饮用含酒精饮料,饮酒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该品和其它止痛药。

在以下几种情况服用扑热息痛会引起肝脏损害

(1)过量服用。

(2)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3)饮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4)肝脏疾病患者小剂量服用也会损伤肝脏。

5)将它与其他含有扑热息痛的头痛、感冒药以及别的药物混合服用。美国研究人员对300例严重肝功能衰竭病人所作的调查表明,其中38%的病例与服用扑热息痛有关。而在另一组307名遭受严重肝脏损害的成年病人中,发现有35%的病例与扑热息痛有关。在这些病例中,大多属于意外,是由于不注意所致。

如何避免扑热息痛的副作用

1.成人24小时内服用的剂量不应超过2克;

2.不要空腹大剂量服用;

3.不要在几天内大剂量服用;

4.服用的同时不要饮酒;

5.肝脏疾病患者慎用;

6.婴儿使用时应严格受剂量,不能过量。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会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服药会加重我们肾脏的负担。但是我们科学合理使用,就会扬长避短,避免出现不良现象。

出血性疾病文章更多>

出血性疾病相关疾病